人间百态,圆圆姐等你一起听故事!
感谢各位进直播间的宝宝们,记得帮忙点亮小心心哦!
有这么一个誓与皇帝离婚的传奇女子,你们想走进她的传奇故事吗?
故事要从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开始说起!
唐德宗的心无常性,酿成了他人生两大悲剧。在他即位之初,便开始削藩,然而几经挫败,竟灰心丧气,致使藩镇开始真正割据。在对待自己的爱情方面,他爱慕贵族小姐王珠,封为贵妃,可不管他怎么降恩于她,就是得不到她的爱。由此灰心将其放逐,并谕旨官宦人家都不能娶她。元士会与王珠一见钟情,为不违背与德宗的前约,元士会辞了官职,甘愿一辈子流落民间务农。这可谓真是历史上的奇人奇事。
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第十代皇帝。王珠,是唐德宗的贵妃。其兄王承升,是李适的好朋友。
王承升好琴,李适亦好琴,遂引为知音。李适做太子时,一天闲来无事,到王承升家喝酒聊天。二人正在开怀畅饮之际,忽然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琴声。李适寻音望去,隐约看见一红衣女子,在远处的一棵海棠树下抚琴。美人妩媚的倩影,如电光石火一般重重地撞击着李适的心扉。李适听呆了,看呆了,曲罢,他不由赞不绝口。
李适问王承升道:“适才弹琴的是什么人?”王承升不敢隐瞒,如实作答:“是愚妹。”
李适情不自禁夸道:“早就听说令妹才艺双绝,何不令出相见?”
王承升的妹妹王珠不同凡俗,她对与皇太子见面毫无兴趣,久久不愿出来。王珠说道:“太子也无非是个臭皮囊罢了。至于你这样吗?”见哥哥为难,才勉强来到厅堂。
太子痴痴地看着,回宫后从此食不甘味,寝不安枕。
皇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,便奏闻代宗皇帝,随即传谕王家,欲纳王珠为太子贵嫔。王珠听说宣召她进宫去做太子妃,便啼哭说:“皇宫是最见不得人的地方。女孩一旦进宫去,一窝子女人争宠,几个有好下场的?宁为贫家妇,不做帝王妃。”
王珠死活不肯进宫,王承升动员一家人前来解劝,王珠拗不过众人,只得先施缓兵之计,便说道:“我现在年纪尚小,不懂得宫中礼节,待太子继承皇位,再进宫去也未迟。到那时,宫中礼节,我也略知一些。今日若硬要强逼进宫,便是一死。”李适得知,也无可奈何,只得作罢。
其实,当时李适是有妻室的,他的原配王氏,一生恪守妇道,贤明豁达,是标准的贤内助。王氏曾为李适生下一子,取名李诵,即后来的顺宗。李适即位时,封王氏为淑妃,排在众嫔妃之首,行使皇后的权力。
公元783年10月,唐德宗因为急于削藩而爆发了泾原之变,德宗仓皇逃往陕西乾县。因出逃仓促,将玉玺遗忘,而细心的王淑妃已将大印带了出来。此事很使德宗感动。由于离开长安,失去了优越的生活环境,再加上几年奔波乱离的日子,特别是女儿生下后即夭折,对王淑妃打击很大。回到长安,王淑妃一病不起,不治而亡,赐谥号为“昭德皇后”。
丧事虽毕,德宗十分想念皇后,每日愁眉泪眼。王公大臣怕他哭坏了身体,便轮流着陪伴皇帝,德宗的悲怀渐渐地解了。虽然王皇后已去世了,但皇帝身边不缺美女,也没有立刻想到王珠。还是一个宦官提醒他说:皇上怎么把王珠忘了?德宗这才猛然想起那王家美人。因有前约在先,王珠万般无奈,只好来到德宗身边。
自王珠进宫后,德宗立刻化悲为喜,把她当珍宝一般的捧着。隆重地册封她为贵妃,极力想讨她欢心,唐朝的后宫制度有着严格的等次,皇后之后依次是四妃:贵妃、淑妃、贤妃、德妃。王珠排在众嫔妃之首,皇后王氏已死,实际上她已取代了皇后的位置。这是古代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啊!这还不算,德宗为能整日陪伴着她,甚至无心上朝理事。
为逗美人欢心,德宗把宫中收藏的宝珠,串成衣服,赐王贵妃穿着;粉面脂香,更衬着珠光宝气,不似天仙,胜似天仙。王贵妃素来爱清洁,入宫后每天洗三次澡,更三次衣。每一起坐,都有宫女挟着帔垫,在一旁伺候更换。每当贵妃吃饭时,必有八个宫女端茶盛饭。尤其王贵妃在宫廷里活动时,数百个宫女、宦官前呼后拥,十分威风。
虽然王贵妃极受宠爱,赏赐丰厚,但王贵妃内心并不欢愉,自打进宫后,原本天真烂漫的少女变得整日不苟言笑,蛾眉紧锁。德宗见了,却更加喜欢,因为她的忧郁气质,是皇帝从来没有遇到过的。
为了逗这位美人高兴,德宗便命人建造起一座水晶楼来,水晶楼落成之日,德宗便在楼下置酒,宣召大臣命妇和六宫嫔嫱,在楼下游玩,一时笙歌叠奏,舞女联翩。众人正在欢笑的时候,忽然不见了这位王贵妃。
德宗皇帝心中最宠爱的就是这位王贵妃、今日欢会也是为着王贵妃,如今她不在跟前,酒也懒得吃,歌也懒得听,舞也懒得看,便急令宫女上楼宣召,那宫女去了半天,却不见王贵妃下楼来。
德宗忍不住了,便亲自上楼去请,只见王贵妃坐在牙床上,低头抹泪。德宗看了,心中又是痛惜。
德宗问:朕究竟怎么做,你才能开心呢?
见德宗发问,王贵妃愈是哭得凄凉。德宗大惊,问其缘由。
王贵妃边哭边抹眼泪求道:“万岁爷饶放了俺这贱奴吧!贱奴自知命薄,受不住万岁爷天一般大的恩宠,因宫中礼节繁琐,行动监视,宛如狱中囚犯。我性爱自由,受不了宫中拘束。虽万岁爷百般宠爱,而贱妾受之,则如芒刺在背。万岁爷如可怜贱妾命小福薄,务求放妾出宫,还我自由。”
正在兴头上的德宗皇帝,不料王贵妃说出这番话来,心中十分扫兴,十分不解,也十分委屈。本想训斥她几句,又看她哭得带雨梨花似的,十分可怜,十分动人,自己也十分不忍,既心疼又无奈,劝慰了几句,只好悻悻而去。
德宗皇帝没法子,其他的妃子可乐坏了,见机争宠,她们巴不得王贵妃失了宠,自己可以爬上高枝儿去。她们在德宗面前进谗言,德宗便逐渐疏远了王贵妃。
一次,德宗又到王贵妃住处,一看目瞪口呆:只见王珠头发散披,钗横裙乱,身着宫女的粗布衣服,杂在宫女之间,与她们一起洗衣舂米,浇花种草,自得其乐地干活儿。德宗哭笑不得,也恼火异常,问她究竟要怎么样?
王珠伏地跪求:“妾乃布衣女子,喜耕种,不慕荣华,生平只追求心灵的自由,皇宫于妾来说,不啻为豪华监狱。今虽富贵,终无意趣。望吾皇降皇恩,赐放妾身还家。”
德宗很是气愤地骂道:“你真是天生的贫贱命,无可救药了!”
德宗得不到王珠的爱情,虽然心里不爽,但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。于是德宗皇帝下令废去王贵妃的名号,退回王承升家,并与王珠约法三章,不准她再嫁仕宦之家。
王珠回到家中,如小鸟出笼,恢复了女儿本色,竟日笑逐渐开,一点儿也没觉得丢了贵妃头衔有多难过。
这时朝中有一个中书舍人,名叫元士会,长得眉清目秀,深通音律,也是当时有名的“才子”。得知王珠宁为民妇不为皇妃的经历,大为叹服。
元士会和王承升是朋友,也是王家的常客。王珠未入宫之前,也曾和元士会一起相见过几次。曾一起探讨过宫商音律,切磋过围棋,彼此留有好感。只可惜元士会当时已娶妻钟氏,夫妇琴瑟相得。元士会只把王珠当妹妹看待,都不曾有过妄念。
元士会去王承升家拜会,适值王承升不在家中。王珠一曲,吸引着元士会的脚步,俩人虽是旧时相识,毕竟多时不见,又多了皇帝旧妃的名分阻隔,言谈中未免有几分生涩。王珠听说元士会新丧了妻子,心中还有忧伤,便用好话宽慰了一番。元士会回到家中以后坐立不安:这王珠小姐是自己心中久已羡慕的人,又是一个妙解音律的美人,叫人不想也难!
元士会常找借口去王家,或与王承升饮酒赋诗,或与王珠抚弄琴弦,手谈棋艺。一来二去,不知不觉间,忍不住互诉衷肠,都把心事吐露了出来。
元士会是个重情的人,为了能与王珠结为夫妇,又不违背当今皇帝“不许嫁与仕宦之家”的圣意,甘愿放弃仕途。因而请王承升代奏皇上,辞了中书舍人之职,挂冠而去。随即偕王珠双双返回故里,过起了隐居生活。一个追求爱情,一个不慕荣华,这一对奇男奇女演绎的真情故事,成为后人流传的佳话。感谢各位进直播间的宝宝们,记得帮忙点亮小心心哦
"神农架"的传说被世人熟知,难道是因为它真的有野人吗?还是另有乾坤?
上古时候,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,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,哪些粮食可以吃,哪些草药可以治病,谁也分不清。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,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,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,人们就只好饿肚子。谁要生疮害病,无医无药,不死也要脱层皮啊!老百姓的疾苦,神农氏瞧在眼里,疼在心头。怎样给百姓充饥?怎样为百姓治病?
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,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。第四天,他带着一批臣民,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,向西北大山走去。他们走哇,走哇,腿走肿了,脚起茧了,还是不停地走,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,来到一个地方。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,峡谷一条连一条,山上长满奇花异草,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。
神农他们正往前走,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,把他们团团围住。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,向野兽们打去。打走一批,又拥上来一批,一直打了七天七夜,才把野兽都赶跑了。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,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。这时,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,劝神农回去。神农摇摇头说:"不能回!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,病了没医的,我们怎么能回去呢!"
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,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。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,四面是刀切崖,崖上挂着瀑布,长着青苔,溜光水滑,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。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,还是趁早回去。神农摇摇头:"不能回!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,病了没医的,我们怎么能回去呢!"
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,对着高山,上望望,下看看,左瞅瞅,右瞄瞄,打主意,想办法。后来,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"望农亭"。然后,他看见几只金丝猴,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,爬过来。神农灵机一动,有了!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,叫他们砍木杆,割藤条,靠着山崖搭成架子,一天搭上一层,从春天搭到夏天,从秋天搭到冬天,不管刮风下雨,还是飞雪结冰,从来不停工。整整搭了一年,搭了三百六十层,才搭到山顶。传说,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,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。
神农带着臣民,攀登木架,上了山顶了,嘿呀!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,红的、绿的、白的、黄的,各色各样,密密丛丛。神农喜欢极了,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,他亲自采摘花草,放到嘴里尝。为了在这里尝百草,为老百姓找吃的,找医药,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,当做城墙防野兽,在墙内盖茅屋居住。后来,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"木城"。白天,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,晚上,他叫臣民生起篝火,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:哪些草是苦的,哪些热,哪些凉,哪些能充饥,哪些能医病,都写得清清楚楚。
有一次,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,霎时天旋地转,一头栽倒。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,他明白自己中了毒,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,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,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,又指指自己的嘴巴。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,喂到他嘴里。神农吃了灵芝草,毒气解了,头不昏了,会说话了。从此,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。
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,太危险了,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。他又摇摇头说:"不能回!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,病了没医的,我们怎么能回去呢!"说罢,他又接着尝百草。他尝完一山花草,又到另一山去尝,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,攀登上去。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,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。
他尝出了麦、稻、谷子、高粱能充饥,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,让黎民百姓种植,这就是后来的五谷。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,写成《神农本草》,叫臣民带回去,为天下百姓治病。神农尝完百草,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,医病的草药,来到回生寨,准备下山回去。他放眼一望,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。原来,那些搭架的木杆,落地生根,淋雨吐芽,年深月久,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。神农正在为难,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,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,接上天廷去了。从此,回生寨一年四季,香气弥漫。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、造福人间的功绩,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,取名为"神农架"。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,改名为"留香寨"。感谢各位进直播间的宝宝们,帮忙点亮小心心哦!
谁说皇帝就不能有诗和远方?
周朝,有一个天子叫周穆王,他特别喜欢到处玩巡游。
当时,从西方一个遥远的国家,一个擅长戏法的人来了,被称为化人。这种化人能力很高。他跳进火里,但不伤头发。他会跳上高空站在云端,把一座城市从东方搬到西方,轻松地穿过墙壁进入墙壁等等。穆王只是把他当作天神,服从他,照顾他。
有一天,化人邀请穆王和他一起玩,穆王拉着他的袖子,腾空上升,到了半天的云里,进入了化人居住的宫殿。这一次,穆王真是大开眼界。这座宫殿金碧辉煌,庄严灿烂,到处镶嵌着珍珠和美玉。穆王在这里受到的款待,无论是眼睛里看到的,耳朵里听到的,嘴里尝到的,都不是世界上所有的。后来,化人邀请穆王到另一个地方,我看到各种美丽的光影和耀眼的色彩,眼睛炫耀花朵;听到各种美丽的音乐,心震惊,陶醉。穆王被所见所闻弄得心神不定,便不敢久留,请化人带他回去。化人用手轻轻推着穆王,穆王从半空中摔了下来,突然醒了。哦,原来穆王端端坐在殿上,左右一切如故。穆王心里奇怪,便问左右人:刚才自己去了哪里?左右人回答说:没去哪儿,只是打了个迷糊。这时,坐在旁边的化人说:我和王上只是去神游了一番。没有身体动弹!这一次,穆王尝到了神游的甜头,忍不住兴高采烈,心想神游都这么有趣,那真正的游戏就更不知道有多少倍了!于是,穆王心里也没有国事,也没有想到人民,他一心要开着他的八匹马拉车,周游世界。
说起穆王这八匹马,真是来历非凡。它们是著名的皇家造父从夸父山驯养野马后献给穆王的。这些野马,原来是穆王的祖父设定了世界后散落在夸父山的战马的后代,在野性中保留了祖先的英雄气概。而且,造父不仅擅长驾马,还擅长养马。这八匹马都是他自己养的。有的跑起来不践土,有的比鸟快,有的能夜行千里,有的背上有翅膀……神奇非凡。造父把这八匹马献给穆王后,穆王让人把这些马养在东海岛龙川附近。那里有一种叫龙刍的草,人们说:一株龙刍变成了龙驹。那些骏马吃了之后,更神奇,世界无与伦比。
周穆王开始巡游世界。他让造父为他开了一辆八匹马拉的车,带了一大群随从,选择了好日子,出发了。他从北方转到西方,在阳曲山看到了水神河伯;在休和山看到了平和温柔的皇家平台;参观了昆仑山的黄帝宫殿;在赤乌接受了赤乌奉献的美;在黑水封里,我奖励了长臂中国人,他们认真接待他……最后,到了大地的西极——云山,见到了他思慕已久的西王母。
甲子这一天是个好日子。周穆王把白色的桂、黑色的碧带和一些彩色的丝带献给了西王母。第二天是B丑和黄道吉日。穆王借西王母的瑶池举行宴会,招待西方至高无上的女王。西王母心里很高兴,在宴会前唱了一首没有乐器伴奏的歌。
宴会结束后,穆王开着车,爬上山顶,让人们在山上建一块大石碑,石碑上简单地描述了他见到西方王母的故事;题目上还刻了几个字,叫做西方王母之山。石碑两侧种了几棵槐树。穆王还亲自种了一棵槐树,作为纪念与西方王母的友谊。临别时,西方王母也悲伤地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她对周穆王的告别和期望。之后大家才互道珍重,依依不舍地分手。周穆王直接从禹山打道回国。
周穆王漫游世界,视野开阔,心胸舒畅,再加上各国进贡给他的营养宝藏,使他虽然荒芜.唐一生,也活了一百零五岁,才活到最后。这也是出乎意料的。
感谢各位进直播间的宝宝们,喜欢听故事的宝宝们帮忙点亮小心心哦!
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悲情故事!
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这个薛涛是谁?卓文君、薛涛、花蕊夫人、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!她也是唐代非常传奇的女诗人。她的家乡在长安,今陕西西安。薛涛16岁入乐籍,脱乐籍后终身未嫁。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。大家有空可以去参观参观!
说到才华,她并不逊色卓文君!但是名字却少为现代人知道! 薛涛的父亲薛郧在朝廷当官,学识渊博,把这个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,从小就教她读书、写诗。可好景不长,他爹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四川,一家人跋山涉水搬到了成都。屋漏又逢连夜雨,他父亲到成都几年就病故了,留下了可怜的母女俩!
由此,薛涛的生活陷入了困境,迫不得已,在16岁的时候加入乐籍,成了一名营妓。那时的官员们往往都是科举出身,谁不喜欢才貌双全、有见识见地的女子呢?而薛涛正是大家喜欢的才女!
在一次酒宴中,南康郡王韦皋让薛涛即兴赋诗,薛涛神态从容地拿过纸笔,提笔就写下了《谒巫山庙》!韦皋看后,拍案叫绝。“哎呀,这哪里是小女子写得出来的诗,太有才了!”从此帅府每次举办盛宴,都会邀请薛涛,薛涛也成为了韦皋的红颜知己。薛涛还成为了韦皋的小秘书,帮忙处理公文!后来很多官员为了求见韦皋,多走薛涛的后门,纷纷给她送礼讨好!收礼的事,被韦皋知道了,十分不满,一怒之下,将她发配松州,今四川松潘县,以示惩罚。
这个松潘县,现代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,更别说那个朝代了!去的路上,人烟稀少,兵荒马乱,薛涛内心非常恐惧,开始后悔自己收礼受贿,于是写下了动人的《十离诗》。当韦皋看到《十离诗》后,又开始心疼了!立马一纸命令,又将薛涛召回了成都。
虽说薛涛人已回成都,但是他和韦皋之间有了感情的隔阂!她央求脱去了乐籍,成为了一个自由身!韦皋同意了!自此,她成了真正的自由身!隐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,院子里开满了枇杷花,那一年她才20岁。
虽然,她和韦皋爱情有始无终,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希望!在她隐居的日子里,也不乏诗人拜访!她结识了一个帅气小弟弟!这个帅哥就是诗人元稹!他还是监察御史的身份,到成都是来公干出差的。他久闻薛涛的芳名,所以到成都后,特地约薛涛在梓州相见。
岂料,两人第一次见面,一见如故,一见钟情!她已经深深的被这位俊朗外貌和出色的才情帅哥吸引了。爱情之火一旦点燃,那就是非常炽热的。但认定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男人,于是她便不顾一切,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。
可惜幸福才维持短短三个月,元稹就被调离川地,去洛阳任职!面对和爱人的分别,薛涛哭得梨花带雨!可惜这个元稹,是个花心多情的男人,并没有接她过去一起生活!也没有回成都去找她!可能是嫌弃薛涛是乐籍出身;可能又嫌弃薛涛比她大。心灰意冷的薛涛,两段爱情都没有结果,她最终离开了浣花溪!感谢各位进直播间的宝宝们,喜欢听故事的宝宝们,帮准备点亮小心心吧!
。
【免责声明:本站刊登此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若文章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网站底部客服删稿!】
四楚网专注品牌基础建设一站式技术服务,助力大中小企业抢占网络销售市场!
版权所有:广州四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:粤ICP备17082543号-3
Copyright 2017 www.wlyxtg.net All Rights Reserved